如果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存方式,学习方式的第一次历史性变革,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第二次变革,那么我们正面临信息时代则是人类生存方式、学习方式、教育方式的最深刻、最广泛的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。如何适应、如何对待、如何加速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,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。
九十年代初期,我们参观过清华大学计算机自动化工程,听过李衍达院士的报告,对信息技术的三大特点:高速度、多媒体、网络化有了初步的认识。后来我们在波士顿了解到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很少在教室集体上课,而是在宿舍里自学并和教授在电脑上交流,了解到加拿大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网独立完成创造性的作业,开始意识到学校教育方式、个人学习方式已不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统天下了。
1993年克林顿上台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,承诺本世纪末将通讯光缆铺设到每一条公路旁、每一座别墅边。此后不久,看到台湾在京举办的信息技术展览,也给我们刺激不小。记得当时我们在学校号召下,老师们攒钱不要买电视、音响、电话、传真等等,买一台多媒体电脑就什么全有了。
1995年我们在学校经济情况相当紧张的条件下,自筹资金100多万元建成了计算机教室的局域网和校园网。1996年和万恒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合作筹备成立网络学校,1997年,在北京市教科院教育信息中心的指导下,9月正式开学,作为面向中学生的基础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。
我们办网校的初衷,可以概括这样三点:
锻炼我们的师资队伍:提高教学水平,强化社会责任感;更新教育观念,变换教育方式,了解远程教育,赶上世界潮流。扩大学校教学成果的影响:让12岁到18岁的同龄人在接受教育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性,这是世界教育改革大潮的趋势。当今是教育开放的时代,“资源共享”势在必然。让中学生尽早学会上网,培养收集、筛选、加工、处理信息的能力,掌握日后网络化生存的本领,尽快取得21世纪通行无阻的免签护照。
去年我们在全校教工和高中学生中推荐了《学习的革命》、《数字化生存》、《网络化生存》等书,今年我们又着重介绍了《APA教程:自我教育》,这是比终身教育还要意义深远的重大课题。办网校,说到底,就是让我们的中学生从小就能学会生存,学会学习,学习自主学习。
面向中学生的网络学校,现在已有多家。可以说,要论经济效益,谁也办不下去;要讲社会效益,她有广阔的前景。本学期开学时,我们在以“多难兴邦、科教兴国”为题的第29期《教育科研学习资料》中印发了陈至立部长引用的数据;国际管理开发研究所1996年评估,我国科学教育状况的国际竞争力在46个对比国中居第34位,教育体制满足国家经济竞争力程度排名第40位!请特别注意“教育体制”!在十月份的全校教工大会上,我们又传达了这样的信号:总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水平在参与国际竞争力评价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末位!(低于印度、泰国、巴西、智利等发展中国家)1996年,我国千户居民拥有的电话线是瑞典的十六分之一,千人计算机拥有量是美国的一百三十四分之一,互联网户主数是芬兰的三百分之一!更不必说电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!我们历来认为,没有优患意识危机感的人是不清醒的人,办一个小小的网络学校,只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,在青少年为信息技术的普及起一点点促进作用而已。这就是我们办网校初衷不变、痴心不改的原因。(作者单位:北京市第五中学)